助理跟代書的差別不少
其中之一 就是彼此常用到的參考書籍不同
助理的桌上 頂多放本"土地登記審查手冊"
(通常還不是最新版的)
而代書 至少會放本法典(裝飾用?)

反映在分工上也不同
本來理想的狀況是
代書事前依據所受的專業訓練
替客戶作分析規劃 
案件過程中 負責解決疑難問題
助理則是依代書的指示
按SOP流程 按部就班的把案件"辦完"

然而實務上呢?
什麼債權 物權 登記生效 登記處分
實質課稅原則等等等等... 都是屁~
要作代書不用學那些
只要會接案件就行(但記得請個好助理)

因為實際上90%在事務所的狀況是
代書跟客戶簽完委託 接到案件後
就拿著資料袋往後一丟
直接叫"助理"辦到完
等結案要收錢再叫我zzz...


這樣做行得通嗎?這些案件
每個不都是牽扯一堆法務.稅務
都有錯綜複雜的權利義務關係嗎
讓沒證照 沒受過訓練的"助理"來辦
ok嗎?

其實 還真的行得通~
而且這樣的狀況比比皆是

除了少數像第一次登記,祭祀公業,34之1等
較有技術門檻的案件外
一般買賣/贈與/繼承/設定/陽台補登等等案件...
通常真的在辦案的 都是沒有代書牌的"助理"們
就算沒有在高點或全國,三民補過習
只要肯勤跑公家機關 多打些電話琴問
或者上網爬文 其實每個案件大抵都能辦得完
這就是真實的現況

而這樣寫 並不是看不起助理
反而實際上全程親手在辦案的助理
才更像是早年人家所認知的"代書"
因為早年土地登記程序的繁瑣 一般人不熟悉
公部門又無效率且官僚
所以民眾才願意花錢 請代書來協助處理

然而時代過去了
程序的繁瑣 被資訊的洪流所掩蓋
隨時隨地 一隻上網的手機就可爬到資訊
公部門也越來越民粹式的"親民""便民"
那麼那些只靠著經驗 熟練就可辦理的案件
民眾自然就沒有再花錢請代書處理的必要
畢竟你代書(助理)再熟練 也不過表格填得快些
我慢慢問 慢慢跑 還是辦完這些程序
(很多服務台還會主動幫我代填咧 免費的)

寫下這篇的用意在於
助理 只是用來輔助(跟投球時的左手一樣)
代書要做的是不停動腦 要去做有價值的事
而不是只要有接到案件就好 就停下思考和努力

大家都該去作(找)不容易被取代的服務
若將自己放在純靠手工熟練度上的競爭優勢
那就像站立在融化中的冰淇淋一樣

另一方面 有豐富實務經驗的助理們
若能在受過正式法務稅務的訓練
那麼發揮出來的能量絕對更為可觀
遠勝只有紙上談兵的"業務代書"
畢竟很多沒真正在辦案件的代書
談起來都跟事實脫節
因為不知道第一線公部門的見解
理論和實務的結合=絕對的說服力!

結語
現在舒適圈裡的收入 會慢慢地被蠶食消滅
水溫會越來越高 直到大家被煮熟為止
要不換個缸 要不就努力找到新泉源
讓活水流入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我是小代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